在寧夏,有一座緊鄰騰格里沙漠、常年被風沙侵襲的“沙漠之城”,借助電力與網絡資源,成為全國首個“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”“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樞紐節點”雙節點城市。這便是中衛市。
2024年,中衛安裝算力卡8.8萬張、算力規模達4.4萬P,城市算力分指數在全國302個城市中排名第四……在成績背后,有一個集體在默默耕耘,這便是中衛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。
“被授予‘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’后的3年時間里,我們步履不停,力爭為建設數字中國、網絡強國作出中衛貢獻!”近日,該局局長薛軍勇語氣鏗鏘地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。
云計算新城迅速崛起
中衛地處我國陸地幾何中心,具有清潔能源比重高、綜合建設成本低的地域優勢。如何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?中衛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決定搶抓全國首個“雙節點”建設機遇做大文章。
該局全面調動干部職工的干事熱情,僅用時3個月就建成云天網絡數據中心,創下國內數據中心建設的最快速度。
此后,中衛市搭上了信息產業發展的“高速列車”。亞馬遜、中國移動、中國聯通等企業的10多個超大型數據中心相繼建成,美團、奇虎360、浪潮等40多家云計算龍頭企業也紛紛落戶于此。
“很多人都好奇我們是怎么做到的。我們的答案是:把支部建在了項目上、將黨員聚在了產業鏈上。”薛軍勇說。該局建立起“一線工作法”,即“黨員干部在一線下沉、工作在一線落實、情況在一線掌握、成效在一線檢驗、項目在一線調度、問題在一線解決”。局里干部發揚“一天當作兩天用、兩步并作一步跑”的精神,始終沖在前、作表率。
該局還牽頭成立了中交(中衛)云數據中心項目等重點項目的臨時黨支部,圍繞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,以“線路圖”“進度表”的形式推進落實,確保項目建設按時限高質量完成。
正是全體黨員干部的堅守,讓中衛云計算新城迅速崛起。截至2024年底,中衛數據中心集群引進數據中心企業13家,建成8個數據中心產業園和全國首個“萬卡+”智算基地,安裝標準機架12.1萬架,上架率高達77%。
“云天中衛”工程惠及民生
以前輸煤、輸電,如今輸數據、輸信息,中衛闖出了一條綠色、創新、自主、共享發展的新路子。
目前,中衛數據中心集群注冊企業400余家,連續舉辦了六屆云天大會,“云天中衛”的產業品牌效應逐步顯現。近年來,中衛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%,為國內4000余家企事業單位提供服務,數字信息產業呈現出集聚式、規模化發展的良好態勢。
要服務產業,更要惠及民生。中衛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深入實施“云天中衛”民生建設工程,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為群眾辦實事的工作中。
“看病掛號、繳費不用排長隊,在手機上就能操作;孩子的學校跟外地優質學校結對子,坐在兩個教室里能一起上課;沙坡頭景區游覽,入園時刷臉登記,一張票可以管兩天,不用重復買票。”談及這些,中衛當地的市民趙建寧喜笑顏開。
這得益于該局搭建起中衛市公共云平臺、城市綜合信息庫、綜合調度指揮中心等核心基礎設施,推動全市1320項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。同時,該局聚力建設“智慧中衛”,構建社會治理、民生服務、產業發展三大智慧應用體系,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方式。
云政務、云醫療、云旅游、云教育……沙漠里的這片“云”,如今已融入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,顯著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、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2025年寧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“突出培育第一增長極目標,奮力打好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攻堅戰”。如今,中衛市正在聚力打造“中國算力之都”,加快大數據產業中心城市建設步伐。
“我們將繼續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持續打造數字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,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水平再上新臺階。”薛軍勇表示。(記者 王迎霞)